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范本十二篇

时间:2024-03-18 18:22:05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1)

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价值取向相同

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凸显的背景下,如何摆脱日渐趋紧的资源约束、消除环境污染影响,寻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上海花千坊 党的十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从而形成社会主义事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的位置,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突破,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下的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在认识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关系的基础上,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途径,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旨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与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即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高度契合。同时,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即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途径,生态文明是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上海花千坊 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将循环经济作为着力点,通过推行循环经济,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关系,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的明智选择。

上海花千坊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参与

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需要系统的支撑机制,尤其是需要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公众参与机制。由于我国循环经济的建设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要使循环的生活方式成为公众的自主选择还存在诸多障碍。因此,研究目前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特点及存在问题,通过制度化建设,克服公众参与先天和后天的制约因素,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作为循环经济建设的主体之一,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直接参与到同循环经济有关的活动中,并有义务承担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制度是关于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权利、义务、范围、依据、途径等一系列问题的总称。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制度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循环经济推进的深度和广度。国内外循环经济立法和实践证明,无论是在参与循环经济决策还是循环经济的实际推行与监督方面,社会公众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作为推行循环经济的突破口,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上海花千坊 实例分析:基于公众参与电子垃圾污染防治的调查

循环经济发展涉及到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废弃物的回收与再生利用、绿色消费等方面,为了了解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该领域公众参与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设方案,笔者以电子垃圾的污染防治为切入点,在武汉城区选取电子垃圾较为集中的电脑城与大型电器卖场,对公众参与电子垃圾污染防治、资源回收利用的情况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并回收500份有效问卷。

上海花千坊 调查反映的问题。一是公众对电子垃圾认识上的缺位。公众对电子垃圾的基本知识如电子垃圾是什么、电子垃圾的危害及可利用性存在认识上缺位。调查结果显示:77%的人群认识到电子垃圾是一些废电池、废电视、废电脑等废弃电子产品。10%的人认为塑料玩具、电动玩具也是电子垃圾产品,8%的人将它定性为一些普通垃圾,有5%的人群将它与有机污染物混同。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大多数人知道一些电子垃圾,但对什么是电子垃圾、电子垃圾究竟包括哪些,认识还是不够全面。

76.2%的人群认为电子垃圾会造成污染。73.8%的人群认为会危害人的健康,44.4%的人群认为会浪费资源,而令人惊讶的是竟有22.4%的人群认为电子垃圾没有什么危害。大部分公众已经认识到电子垃圾有危害,但是也还有为数不少的公众没有意识到其危害,对于危害的严重性与不可挽回性却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78.4%的人群认为电子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防止污染维护生态的平衡,62.4%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分别有48%和19.2%的人群认为可以优化生活环境和提供可观的就业机会,只有3.2%的人群认为可以产生其他的作用。大部分人认识到电子垃圾分类回收可防治污染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有一部分人仍未能清楚地认识到电子垃圾的可回收利用性。

上海花千坊 二是公众对电子垃圾正规处理参与意识及程度较低。当被问及“您平常如何处理电子垃圾”时,回答直接扔进桶里的人占 10%,卖给收旧货的占46%,堆在家里的占25.6%,交给专业公司处理占18.4%。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希望在处理时能获得相应的费用,由于交给专业公司处理获取的费用不多,过程麻烦,大部分市民选择卖给走街窜巷的废品回收“游击队”,采取正规途径处理的人群较少。

三是公众参与电子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意识缺失。当被问及“你知道我国关于电子垃圾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吗?”时,知道的占总人数的15.2%,而不知道的占了总人群的84.8%。绝大多数公众对我国有关电子垃圾处理的立法并不知晓,更不知道相关立法的具体内容。同时,公民在电子垃圾污染防治方面的权利意识缺失,如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时,只关心电子产品是否物美价廉,很少主动去关心电子产品的环保期限,更不知道如何避免在电子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及环境问题,如何更安全有效的使用电子产品。在电子垃圾污染防治义务履行和责任承担上,公众更多地认为政府和商家应该履行较多的义务和承担较多的责任,对在自身随意丢弃电子垃圾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没有意识到也应该承担部分义务和责任。

由此可知,公众对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如资源节约、废物循环利用、绿色生活方式等知识了解相当有限,关注不够;资源节约与产品循环利用的观念在社会公众中尚未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和行动有所欠缺;对自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认识不清。总之,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基础还有待加强。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是公众参与素质存在着“洼地”效应。公众参与素质包括公众参与意识与公众参与能力。在我国,公众个人参与素质依然是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一片“洼地”,并成为制约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瓶颈。公众在公共领域参与意识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实际上,对公众而言,参与循环经济的发展,既是自身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如果仅仅强调政府责任将很难使循环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公众参与能力包括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收入和消费水平等,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也影响了循环经济的进程。

上海花千坊 二是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水平较低。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水平是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在循环经济领域,规范公众参与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是循环经济基本法,该法规定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主要权利,但权利宣告式的原则化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参与的具体条件、具体方式以及程序方面规定的缺失,极大地阻碍了公众参与。如循环经济知情权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如果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途径不明,纵有参与热情,也难转化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进力量。《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公民有了解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但对权利的详细内容、行使的方式和救济途径都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这便使得公众参与的权利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在激励措施方面,《循环经济促进法》虽对企业的激励促进政策和措施规定较为全面,但对社会公众的激励措施并不健全。在公共领域,作为理性的社会大众,如果参与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单凭一部分人的参与热情,很难推进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

上海花千坊 法治对策:立足于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制度化建设

我们应立足于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制度化建设,通过科学完整的制度建设,明确公众参与的权利、义务、责任及程序等问题。

上海花千坊 明确循环经济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建构的思路。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对公众参与有特别的要求,尤其是涉及到公众的权利和义务分配及责任的承担,需要有科学完整的制度构建以明晰公众参与的权利、义务及程序。

就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权利而言,应通过循环经济立法明确在循环经济领域公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参与权、听证权和获得救济的权利等,同时明确权利的主体、客体和具体内容以及权利的救济途径和方式。具体包括获取信息的权利,即循环经济信息知情权,指公民和社会组织有收集、知晓和了解与循环经济问题相关信息的权利;循环经济决策参与权,指公众对涉及本身循环经济权益的重大决策与重大建设项目决策活动享有按法定程序参与决策过程的权利;循环经济的监督权,即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所享有各种法定的民主监督权利,如检举和控告的权利;获得救济的权利,指当循环经济公众参与权受到侵害时寻求司法救助的权利,等等。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承担上,国家、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应当履行的相应的法律义务,根据公平的原则、权利义务一致原则以及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在这些主体间适当的分责,明确公众循环经济发展的责任。

完善循环经济法中公众参与配套制度的建设。一是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规划制度。循环经济规划是全国循环经济规划大局的组成部分,公众参与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的建设,是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决策权的实现方式之一。尽管公众的参与能力和水平有限,但循环经济本身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意见征求的过程本身就是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凝聚发展力量的过程,因而从规划的起草到征求意见都应充分体现社会公众的意志。在参与主体上要特别注重NGO的参与,他们无论是在参与热情、参与能力还是参与层次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对于公众意见的采纳要有相应的反馈和跟踪评价机制,使公众参与意见落到实处。

二是循环经济信息公开制度。循环经济信息公开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不同主体,构建相应的制度,确保公众循环经济知情权的实现。其中政府循环经济信息公开制度相对完善,而对作为循环经济信息公开主体的企业和信息获取主体的公众,相关法律法规不足,制度建设较为滞后。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目前,企业负有向政府部门申报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等信息的责任,但在循环经济信息的主要内容,如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方面的公开制度有所欠缺,而公众对企业循环经济信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污染物的排放、资源的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以及清洁生产等方面。因此,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循环经济信息报告制度的建立,明确循环经济信息报告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以及责任等,可以有效满足社会公众对企业循环经济信息的需求,实现公众的循环经济信息知情权,从而提高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能力,促进企业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众循环经济信息查询和获取,要以最容易进行为原则。目前,有些企业在公众申请公开相关信息时以涉及商业秘密或国家秘密为由不予公开,因此,有必要严格界定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免其成为阻碍公众获取信息的借口。同时,明确公众获取信息的资格、范围、渠道、程序等内容,并针对公众循环经济参与意识的欠缺,采取各项激励和保障措施鼓励公众参与,对不当的不公开和违法的不公开予以揭露并通过司法救济途径保护公众的循环经济信息知情权,最大限度的发挥公众对企业和政府循环经济行为的监督作用。

三是公众参与循环经济激励制度。在公共事业上,我国公众历来呈现出政府依赖型特点。在循环经济领域表现为普遍认为政府应该承担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必然要求公众改变以往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建立起与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如果没有确定的激励机制,公众参与积极性必然跟不上循环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领域,如公众购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品等,采取相应的激励引导措施,以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与热情,使其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建设中来。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2)

上海花千坊 循环经济的内涵

关于循环经济的概念,我国学术理论界基本采纳国外的定义作为基本概念,大多把“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作为定义循环经济的关键词。 对循环经济概念评述,学术理论界许多专家都用心研究。如在毛如柏、冯之浚主编的《论循环经济》一书中,把许多作者对循环经济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分析。张思锋等人在“对我国循环经济研究若干观点的述评”一文中,对国内2002年前文献中关于循环经济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评述。高姜在其“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分析”论文中,较全面地总结了可能收集到的文献中的定义,并进行了简评。李兆前和齐建国先生在《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综述》一文中,总结出循环经济的十种定义,并划分出了三种类型。周宏春先生在其《循环经济学》一书中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从技术范式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从经济形态和增长方式的角度五个角度界定循环经济的概念。 综观学术理论界的观点,对循环经济定义比较有影响的有: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会长、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曲格平先生在其《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一文中指出:“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这一定义强调了物质闭环流动、经济形态、生态经济等内涵,要求按照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弃物处理过程,将现行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式经济系统,转化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再循环使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先生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一文中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杨春平、高梁、李振京先生认为这一定义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循环经济本质、最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概念。

上海花千坊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冯之浚先生在其《论循环经济》一文中指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该定义强调循环经济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上海花千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吴季松先生在其《新循环经济学》中提出:“循环经济可以定义为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从而维系和修复生态系统的经济。” 该定义强调循环经济是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与环境保护相联系的经济。

上海花千坊 综合上述定义,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本质上是资源节约型经济,是指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节约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流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促进人类经济活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经济。这一定义指出了循环经济的本质、规律、核心、原则、流程、特征和宗旨。

上海花千坊 第一,循环经济本质上是资源节约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是实现跨越式的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效益、低物耗、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节约型经济相对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循环经济的规律是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第三,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节约利用为核心。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就业机会的先进经济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节约利用为核心,其中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属于技术范畴,节约利用属于意识范畴。

第四,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循环经济理论的灵魂和核心,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第五,循环经济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流程发展。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经济增长有三种模式:传统模式、“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传统模式不考虑环境因素,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开始注意环境问题,但其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治理成本畸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节约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促进人类经济活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其本质上是资源节约型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友好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上海花千坊 第六,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上海花千坊 第七,循环经济的宗旨是促进人类经济活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上海花千坊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上海花千坊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

上海花千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上海花千坊 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看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上海花千坊 (一)科学发展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发展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人谋福利。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全局性、深远性影响。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为“循环经济本质上是资源节约型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为“循环经济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提供了依据。

第三,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供了依据。

第四,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为“循环经济的宗旨是促进人类经济活动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依据。

第五,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3)

(一)循环经济理念的历史发展

上海花千坊 循环经济的产生源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达到空前水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世纪30―60年代,在工业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相继发生了公害事件,引起世人震惊。几十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循环经济一词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目前循环经济的权威定义,大多数都将“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作为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反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和低排放。所有的物质、能量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循环经济的本质和内涵

循环经济包括多个不同方面的内涵和意义。其含义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资源再生循环。很多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都是从废物资源循环利用入手的。废物资源的资源化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学者认为循环经济即是静脉经济或垃圾经济的观点有所偏颇,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废物再生循环并不是循环经济概念的全部范畴。

2.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的提出,是源于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缓解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使人类能够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主动地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危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意义所在。

3.科学范式的转变。所谓“范式”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即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循环经济隐含着传统科学范式的根本转变。科学范式的革命是思想根源和理论依据的根本变革,是伴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而来的重要转变,没有科学范式的革命作为基础,一切转变就无从谈起。

(三)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单维考虑转变为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宗旨的经济、环境、社会的多维考虑,从自由的、无约束的市场经济,转变为一种将生态规律作为经济增长的制约要素,将生态环境和谐美好作为人类生存前提条件和福利增长重要基础的新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范式,而发展理念、发展战略的调整,必然带来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型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范式和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上海花千坊 (四)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1.系统分析的原则。系统分析的原则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经济系统发展的模式一定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适应生态系统的需要,与生态和谐共生;其次是经济系统内部更加注重统筹各部分的关系。因此,科学的系统观是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则之一。

上海花千坊 2.生态环境友好原则。生态环境友好的原则的含义:坚持从生产活动源头控制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全过程节约资源能源、防治环境污染、与环境友好;积极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资源的修复、建设和充分利用,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针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跟上生态环境保护全球一体化的步伐。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最优利用,是解决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因此,循环经济的实践是围绕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的。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原则是“3R”原则。

上海花千坊 二、黑龙江省知名企业循环经济法律关系

在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国家、单位和个人。其中,主要的主体是政府部门、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循环经济关系的这些主体,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黑龙江省知名企业更应顺应形式,把握时机,迎头赶上,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行为契机,注重发挥黑龙江省政知名企业和公众等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整合力。在市场经济、解除管制的大环境中,一方面应当通过经济激励诱导社会自我管制,另一方面还应为私人经济主体的自由决定设限,以保证公益的实现。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的设计必须放在解决环境外部性的一揽子对策中考量,结合黑龙江省知名企业的实际情况兼顾公平因素和效率因素,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三、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七大制度创新

《循环经济促进法 》第一次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予以明确规定,确立了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法律制度。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贯彻实施好 《循环经济促进法 》的各项法律制度,对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循环经济立法的十大制度创新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起了重要作用,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几方面:

上海花千坊 1.循环经济规划制度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循环经济促进法》 第十二条对循环经济规划的制定和基本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

2.总量调控制度。总量调控,即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总量控制,是指将某一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将排入该区域内的污染物总量和可利用的资源数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

3.评价和考核制度。所谓评价与考核,就是人们参照一定标准对客体的价值或优劣进行评判比较的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决策的准备过程 。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评价和考核制度,即循环经济评价和考核制度 ,是指依法对评价与考核活动进行规范的法律规定的总称,循环经济评价和考核制度是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据。

4.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在当代,企业不仅仅要在生产中对环境负责,而且要对所生产的产品在其使用期间以及报废之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负责,这就是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基本内涵, 循环经济立法中所指的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还有一定区别,循环经济立法不仅强调生产者的回收义务,还强调经营者、 消费者 、回收者的配合履行义务建立和完善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会加大企业对最终处置废物的强制性责任。

上海花千坊 5.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重点管理制度。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重点管理制度,简称为重点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对资源消耗高 ,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点行业中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用水量超过国家规定总量的重点企业采取更为严格的一整套监督管理措施的总称。

上海花千坊 6.鼓励、 限制或者禁止名录制度。循环经济的鼓励、限制或者禁止的名录,是指有关人民政府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目的在于限制或者禁止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建设,必要时对其限期淘汰。

7.市场准入制度。这里所称市场准入,有两方面的含义 ,也可以说,该项制度的调节是双向的,既有限制性市场准入,也有市场优先准入, 限制性市场准入主要是指通过设置准入门槛和标准,限制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产业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市场准入、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了针对一次性消费品的限制准入制度。

抓紧制定出台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配套法规,标准和制度配合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国家应加快制定配套的法规政策,理顺保障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实施的体制机制,理顺体制的关键在于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黑龙江省应当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循环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新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是人类创造财富、 创造文明更加科学、更富理性的手段,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显示出的更加关注自身命运和自然界的命运,更加关注未来的醒悟和自觉。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一系列矛盾的最有效途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

2.循环经济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对企业来讲,必须改变过去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现为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消耗 “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即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上海花千坊 3.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资源危机,提高资源效益。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工业企业的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对资源的依赖度,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都占了大头。尤其是采矿、 冶金、 制造、石化、煤焦、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在这些方面更为突出。

上海花千坊 4.预防和制裁循环经济违法行为。循环经济法为了实现其立法目的,不仅规定了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法律禁止事项,还规定了对违反法律规定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了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循环经济法应当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对追究违反义务性和禁止性规定的行为,提供足够的法律依据。其责任种类主要有责令改正、责令停止建设、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的,要规定行政处分责任;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循环经济法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使违法者承担起违法带来的不利后果,直接起到了制裁违法行为的作用。

五、推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及政策措施

上海花千坊 1.明确违反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狭义的行政责任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它是行政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针对特定相对人所作的行政行为。受到具体行政行为影响的当事人,如果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犯到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行政主体在履行循环经济法赋予的具体监督管理职责时违法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不仅会受到上级行政主体的追究,而且权利受损的管理相对人也有权提起行政诉讼,并要求国家赔偿。因此,当行政主体从事循环经济具体监督管理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它面临的不仅是一般的行政责任,还更有国家赔偿责任。

上海花千坊 2.明确违反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刑事责任。英美法系国家在环境问题上普遍适用严格责任原则。我国刑法分则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犯罪构成要求有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方面,与大陆法国家相近。在循环经济法律中出现刑事责任的文字,应当与刑法中的条款相对应。总地来说,在设定和适用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时,基于循环经济法的特质,原则上应优先考虑行政责任和行政制裁,以避免破坏罪刑法定原则或刑罚的原始机能。

上海花千坊 3.明确违反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民事责任的功能主要在于救济当事人的权利,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损失,从而使被侵害的社会关系回复到未被侵害之前的状态。循环经济法律责任涉及的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不多,承担责任的方式都是赔偿损失。

4.企业经营者必须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企业经营者必须认识到循环经,是一种新型的、 先进的经济形态,是对 “大量生产、 大量消费、 大量废弃” 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4)

收稿日期:20130523

作者简介:蔡回鹏(1980—),男,贵州仁怀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7023002

1 引言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目前多个产业来看,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环境保护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对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认识的逐步加深,如何对环境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了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从提高环境保护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对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并分析其意义和必要性,同时对其具体方式有一定的认识,满足其实际发展需要。

上海花千坊 2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必要保证。人类为了满足日益高涨的生活需求,不断地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甚至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手段。资源的枯竭已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已经是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向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但面对我国严峻的资源现状,如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关键。

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更加合理、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去获得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需求满足,并且从体制建设上保障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上海花千坊 可再生资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弃物资源,其基本定义是: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但可以通过某些回收加工途径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的总称(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等,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等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等)。这里的再生,实际上是指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在物质性能上的可再生性,是其可再生利用的根本。利用循环再生原料是人类社会工业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持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手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理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指导下,为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因此,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去认识,不但要认识到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还要对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具体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做到从根本上提高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效,满足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需求。

上海花千坊 3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上海花千坊 从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来看,可再生资源主要是对废弃物资的循环和再利用,不但实现了节约的目标,也发挥了废弃物资的重要作用,实现了废弃物资变废为宝的目的。因此,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角度出发,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上海花千坊 3.1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提高物资利用率的必要手段

在生产生活中,废弃物资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考虑到物资的自身特点,有些物资虽然处于废弃状态,但是具有一定的回收和再利用价值,只要加以正确的开发和回收,并辅以一定的科技手段,就会将废弃物资进行回收利用,提高其利用率。所以,对于废弃物资而言,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提高物资利用率的必要手段,对废弃物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2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

上海花千坊 通过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废旧物资找到了合理利用的方式,不但减少了物资重新生产的成本,也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了综合利用,实现了物资的循环利用。所以,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出于提高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环境可在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方法。

3.3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发展中,物资成本是总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体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只有有效降低物资成本,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满足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基于这一认识,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本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应重点做好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促进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上海花千坊 3.4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对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总体物资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使循环经济的效益得到全面的发挥和体现,不但满足了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还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因此,对于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言,其意义在于有效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应对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有正确认识。

4 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具体方式分析

考虑到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式有足够的了解,并根据可再生资源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开发与利用方式,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质量,满足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目前来看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 做好物资回收工作

上海花千坊 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主要都集中在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上。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取得可再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预期效果,就要从物资回收环节入手,严格执行物资回收程序,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工作,将废旧物资按照种类进行回收,减少开发与利用的难度,提高开发与利用的质量,满足开发与利用的实际需要。

4.2 细分资源的种类

在对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为了减少开发与利用的难度,提高开发与利用的综合效果,需要对资源的种类进行细分,按照可再生资源的类别做好分类工作,促进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质量的提高。为此,在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应将资源的分类当做重要工作之一,制定具体的回收种类划分标准,提高回收的准确率。

4.3 注重高科技手段的引进

为了保证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积极效果,应根据实际开发与利用过程,引进高科技手段,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效果,使一些重要原料和成分能够从废旧物资中提取出来,满足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需要。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高科技手段的引进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4.4 注重实效性

从目前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看,在实际过程中应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以追求实效性为主要目的,完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手段,提高开发与利用的整体效果,注重整个开发与利用过程的实效性,使整个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积极效果。为此,应根据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制定具体的实效性目标,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积极效果。

5 结语

由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的指导下,从提高环境保护效果和经济发展质量的角度出发,做好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必须认真分析环境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并对具体做法有全面的了解,促进环境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汤烈贵,朱玉琴.可再生资源研究与开发的新动向[J].化工进展,1994(5).

[2] 陈利顶,傅伯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资源环境适应性评价[J].环境科学,1999(2).

[3] 艾南山,李国林,李后强,等.山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J].山地学报,1998(2).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5)

上海花千坊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6(02)―0060―06

上海花千坊 一、引 言

近年来,国内循环经济有了迅速发展,有关循环 经济的理论研究也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但从文献 的研究来看,很多基本的问题尚未澄清,包括循环经 济的准确定义、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循环经 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等等。由于这一原因,循环 经济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至今尚没有形成一个相 关的基础理论平台,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现状的描述 和对未来空泛的政策分析与预测方面,理论研究 滞后于国内国际的实践。另一方面,在循环经济的 实践中,很多地区的做法还局限在环保、“3R”等,也 局限在政府的发改委、环保部门的推进实施,实际上 循环经济概念已经不断经过扩展,成为一种经济增 长的模式,应该作为政府指导经济的基本出发点。

上海花千坊 本文试图从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出 发,构建循环经济分析的一个理论框架。循环经济 学的发展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基础之上:市场机 制无法解决环境保护、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 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所以需要政府干预 和调控,在这个意义上,循环经济学属于政府干预市 场的经济学,但其外延超过了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和 环境经济学的范畴。本文在政府或者公众充分理性 假设的基础上给出了循环经济一个经济学上较为严 格的定义,并由此确定了循环经济效用函数。通过 这一函数及其基本性质的描述,分析了历史上与循 环经济相关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并分析了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以及政府干预下混合经济的关 系,并对循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索。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上海花千坊 (一)循环经济的历史渊源

循环经济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62年,美国女 海洋学家雷切尔,卡尔逊(RachelcarlMln)在《寂静 的春天》(Silent SPdnS)一书中揭露了美国农业商 业为追逐利润而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 的情况,提醒人们关注近代污染对生态的影响。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Kenneth E.Boulding) 在其“EarthasaSpaceship”首次提出循环经济的概 念,这篇文章把污染视为未得到合理利用的“资源 剩余”,即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没有绝对无用的垃 圾,提出要以“循环式经济”替代“单程式经济”,来 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的设想。从20世纪 80年代开始,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人们把循环 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1987年联合国世界 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 强调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循环使用资源实现 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循环经济从一种理念开始 走进经济活动中,美国杜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开始 了“3R”实践。1996年德国颁布《循环经济与废物 管理法》,2001年日本颁布《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 本法》等八项法律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内循环 经济研究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上海花千坊 从循环经济的起源来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 济模式其主要特征是资源在社会生产和消费中的循 环利用,即“3R”原则。但是随着循环经济这一概念 的推广以及循环经济实践的增加,循环经济这一概 念的外延也有所扩大。从截至目前的文献研究来 看,循环经济的特征可概括如下:

(1)稀缺资源的循环利用

最能体现循环经济形态的特征是3R原则,即: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资源―产品一再生 资源”的循环过程,从全社会的苑围提高稀缺资源 的利用效率。

(2)保持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大 变化,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循环经济改变末端治理难以为继的局面,不仅资源 充分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将不断减小。

上海花千坊 (3)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一般有三种状态:一是自 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状 态;二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相互矛盾、恶性循环状 态;三是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长期对立、生态和经济 平衡都被破坏的状态。循环经济下,经济系统应该 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上海花千坊 (4)可持续发展模式

上海花千坊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突破传统 以GDP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相对于非循 环经济,更体现了质量效益增长的特点,而不是在简 单的扩大生产规模、耗费资源线性方式增加GDP, 属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增长模式。

文献中对循环经济的论述较多,但归纳起来其 主要特征表现为上述四点,其概念已经从开始提出 的工业生产中的“3R”拓展至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 境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种经济与社会自然 协调发展的“大循环”。

(三)循环经济的相对性特点

文献中给出了多种循环经济的定义,如“生态 经济”、“工业化模式”、“经济模式”、“经济发展 形式等,这些定义都不够准确,互相矛盾之处甚 多。比如,我们判断一个经济,是否循环经济,依据 什么标准来判断?通常情况下,如果掌握足够的信 息,我们可以比较两国的经济确定哪个更“循环”一 些,但是无法给循环经济本身一个确定说明。

上海花千坊 循环经济的这种相对性与古典经济学的效用理 论具有某种相似性,理性的消费者可以判断哪种消 费组合效用更大,但无法给出判定标准。

上海花千坊 循环经济的四个特征给出了比较的五个参数; (1)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z;(2)环境保护、改良程 度h(3)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程度s; (4)CDP的增长率g;(5)GDP/GNP增长率与稀缺 资源耗费的比率参数b。

上海花千坊 这几个参数中,z与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又 不完全相同,z着眼于有限的资源以及能给人类带来 的效用,具有绝对意义,则是着眼于对CDP的贡 献,比如在先进的技术条件下产品的附加值很高,尽 管资源有浪费但其值可能仍然很高;s,h两个参数 尽管性质不同,但在某种意义上生态可以认为是人 类生存的更大的环境,为简化起见,这里把两个参数 简化为一个h。

考虑到循环经济的这种相对性特点,本文试图 从这四个参数出发,给出一个循环经济的效用函数。

三、循环经济特征函数与循环经济效用函数

(一)基本假设

假设公民或者政府具有足够的理性,对经济发 展的历史和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对未来也有理性的 预期。在0时刻,他可以比较出下面两个函数的大 小。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市场机制缺陷的反思。目前 在理论上探索较多的是环境经济学的有关文献,提 出了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概念,也提出了一些解决 的途径。从循环经济的特征来看,市场失灵还包括 宏观经济不均衡等,这里做简单的回顾。

(1)不完全信息导致的宏观非均衡

宏观经济的非均衡一般表现为总量非均衡和结 构性非均衡,其恶化的结果一般表现为经济波动、经 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这在宏观经济学中多有论述, 其结果是CDP的增长减缓甚至负增长、经济衰退。

(2)外部性问题

20世纪20年代,庇古提出了。内部不经济”和 “外部不经济”的概念:在经济活动中,如果某厂商 给其它厂商或整个社会造成不须付出代价的损失, 那就是外部不经济,这时,厂商的边际私人成本小于 边际社会成本。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依靠市场是不 能解决这种损害的,即所谓市场失灵,需要引入政府 进行适当干预。

上海花千坊 科斯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不是市场制度的必然 结果,而是由于产权没有界定清晰,有效的产权可以 降低甚至消除外部性,而且科斯将其进一步发挥成 为所谓的科斯定理,即只要产权是明晰的,私人之间 的契约同样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实现资源的最优 配置。科斯的例子包括“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的 谷物增长”等,其分析更倾向于对于第三方(而不是 整个社会或者公共产品)的损害问题。

上海花千坊 如果把庇古的外部性分为两种,一种是给第三 方厂商或者个人造成的损失,一种是给社会或者公 共产品造成的损失,则前者可以通过明晰产权的解 决,后者需要政府的干预。

(3)个人经济与社会不经济

在私有产权制度下,生产和消费的约束是个人 效用最大化以及利润最大化,因此,资源的有效利用 就是产生最大的个人效用或者利润。社会有限资源 表现为私人产权下的资源耗费即尽并不影响他的投 资、消费决策,从全社会的视角,资源严重浪费,表现 为社会不经济。

有关市场机制带来的资源的浪费,在很多文献 中都有提及,但是传统的经济学很少考虑,资源的有 限性(西方经济学考虑的是资源的稀缺性)只是20 世纪末期学者提出的观念。

(三)混合经济具有某些循环经济的特征

上海花千坊 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随着凯恩斯理 论的兴起,在全球范围内混合经济不断发展,20世 纪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府和市场已经已 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对市场 的发展产生影响,包括政府采购、国家投资等直接介 入市场经营,通过经济政策宏观调控熨平经济波动、 扩大就业,通过法规为市场发展设定基础平台。

上海花千坊 混合经济在大萧条后有了充分的发展,宏观上 政府干预力量不断加强,微观上自由市场规模越来 越大,形成了全球性市场,在混合经济中已经具有 某些循环经济的特征,如保护环境、促进持续发展 等。但是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政府的宏观调控的 主要目标还是在于促进CDP增长扩大就业以及保 障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如防范金融危机等。在保护 生态环境等问题上表现为被动的“先污染、后治 理”,有些国家则完全忽视了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 问题,处在一种无意识的、短视的状态。

上海花千坊 对于环境经济学中的。国家失灵问题(这里不 单指政府,也包括立法、司法等机构的作用),文献 中有较多的论述Ande真senl认为,和管 理低效并不是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失效的本质原 因,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和国家之间的不良的相互 作用。现代社会政府和市场已经浑然一体,公共当 局与产业界都偏向于集中控制、标准化的例行操作、 大规模的生产战略,这些使得干预的费用扩大但满 足政府部门提高政绩以及厂商分得市场份额的需 要。同时,政治家缺乏具体的专门知识,使得个别官 员与厂商获得了国家干预方面的权力,牺牲的只能 是公众的利益。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 是政府的能力不足、资金匮乏、调控无力、监控信息 技术落后、管理不健全、人才质量数量不足、计划滞 后、研究支持薄弱等等。

国家干预失效可能有多重因素如政府效率低下 等,反映在循环经济效用函数中,也表现为效用函数 的不确定性即政府在有限信息下的选择可能出现失 误,对于发展中国家也表现为发展生产与忽视环境 的替代性。政治家代表了公众的观点,政治家的信 息匮乏代表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盲目和短视,同时 不同阶层的人也具有不同的循环经济效用预期,这 些作用都毫无疑义的影响了国家干预的力度和适当 程度。

上海花千坊 ②与投资中非稀缺资源占资本的份额正相关。

③与生产要素产出系数a、b正相关。

④与投资大小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由于要素产出系数实际上是与技术水平、市场 效率、交易成本等相关的,欲在不改变资源耗费水平 下提高GNP的增长率实质上通过制度改革、技术进 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改变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3)资源利用效率与人均GNP的无差异曲线

这里先对资源利用率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从 资源从初级形态转化为人类的消费品并被消费的过 程中,设加人生产、消费流程的资源为Z,以各种形 式流入自然界的资源或者其转换形式所包含的能量 EF,则资源应用效率为:

z是从物理意义上街量稀缺资源被社会的利用 程度(占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从单位GNP的资源 贡献率出发考察资源的利用程度)。这里需要注意 的是,当z值越小的时候可能意味着h的降低,即对 环境的污染有可能加强。

上海花千坊 自然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提高资源的绝对利 用率可能导致GNP增长的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在市 场配置资源的情况下,投资者考虑的是最大利润的 实现,如果次级资源能产生足够的利润,它已经进入 了循环。这里面假设资源是有限的,比如某种矿产, 20年可能耗尽,但是目前的投资者不会考虑十几年 之后的事情(假设置0年后资源有限可能导致价格大 幅度上升,投资者的预期也会有所变化,但目前一般 投资者不会考虑)。因此,z与人均GNP增长率之 间有类似图1、图2的关系,为了保持一个更稳定的 增长率,比如十年之后资源稀缺造成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可能采用低一点的GNP增长率,但同时较高的 资源利用率。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6)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物质财富迅猛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人类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社会代价。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依靠资源消耗线性增长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循环经济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控制有害环境的资源投入;防止破坏生态盲目开发;在减少废物生产的基础上,加强产品的再利用。

上海花千坊 循环经济法具有外部经济调控功能,是环保及生态资源有效配置、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保障人类开发利用不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裁力,不把资源枯竭、环境恶劣的风险转嫁给子孙后代,就要在环保政策制订、建设项目论证、有限资源管理上明确立法,用科学的法律规范调整先进的经济运行方式,以达到人类社会期望和追求的理想目标。循环经济法以生态效率为核心,尊重生态学规律,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走社会经济发展绿色空间内在化的路子。循环经济法倡导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工艺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低污染、无破坏、可转化、再循环经济效益理念。确立法规标准颁发许可证监督实施违法制裁一条龙规范机制。同时,运用各种经济手段,通过市场规范使破坏环境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承担相应的经济代价,有效控制决策失误、市场缺陷、消费落后、无意损害等经济发展弊端。

上海花千坊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强制措施的可行性及效果会增强,而经济手段的适用扩张能力则成为补充。所以,加速折旧、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措施的实施,可使严厉的直接控制法律规范变得柔和顺畅。这将有助于实施属于自愿范围内的经济技术强制措施,有力配合直接控制条款的全面推行。一般情况下,经济措施极有利于预防性政策的实现,有利于提高灵活性和效率,并能为消除污染保护生态产生持续不断的压力,从而激发开拓创新能力。循环经济法正是利用法律法规,使全民认识到整个社会是一个大循环系统,整个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各种生灵都维系在这一综合系统的正常运转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是造福人类的唯一途径。

循环经济法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溶为一体,要求运用生态学链接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当产品成为再利用资源时,将加大循环力度和环节,确保无法进行循环性利用的循环资源得到适当处理,以抑制天然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降低环境负荷,让蓝天更蓝、大地更绿、空气更加清新宜人。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消耗型发展状态进行冷静反思后的创新。经济社会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未来社会应成为循环经济社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此,人们一定要未雨酬缪,落叶知秋,尽快建立循环经济法体系,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二、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内涵

循环经济法是指关于调整循环经济活动所形成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法律体系和法律渊源的总称。凡是调整因循环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都可纳入循环经济法的范畴。循环经济法是用法律调整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资源开发的当代环境法律与经济法律的交叉整合。由于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和环保经济,所以,循环经济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法,而是与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环境资源法。它主要适用于循环经济活动,强调结合发展过程保护资源、反复利用资源、并解决因资源引发的诸多问题。它不是单纯狭窄的防污手段,更不是赢利性废物产生的“行业阴影”或“行业枷锁”。循环经济法的建立是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保护,其法律体系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和科学运行。循环经济法的实施要遵循自然规律,并符合市场、政治、人文需要,在产品选择、收入分配、信息传递、经济引导、技术研发等方面寻求总量平衡。

循环经济法应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一体化,以优化资源重复利用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该法可把循环经济活动划为生产阶段、消费阶段和处理阶段,统筹规划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动态经济的全过程,增强法律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形成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环环相扣的循环链条。企业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应着眼于清洁生产,减少和降低物质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污染物生产量的最小化。在生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要把上游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或下角料用作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形成企业间的代谢——共生——往复。在此基础上,推进绿色消费,注重一、二、三产业间物质循环和能源的阶梯升级,从法律上解决废物和旧资源在全社会的重复利用问题。

上海花千坊 循环经济法要规范循环经济活动的主体作用,有效调整这一主体在循环经济活动中的具体行为。法律要明确政府行政调整的范围和作用,及其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应以义务性规范为主,而且这种义务主要集中在“利益机制”和公众信息建立方面,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配合利用“无形之手”的功能,全面推进循环经济深入开展。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内涵重点表现为:提倡环保道德、绿色文化和生态文明;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等法律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的主体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开发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激励机制;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标准和生态恢复价值印证,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生相长、互为循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上海花千坊 三、循环经济法的主要责任

循环经济法律的行政责任,在整个循环经济法责任中相对较轻,其构成必须是:行为违法;有危害结果发生;危害结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行为违犯了法律禁止的规定,是构成行政责任的必要条件。如:擅自改变建设循环经济生态总体规划;不按标准实施评估是公布评估结果;违反规定不按实施项目进行论证,听证等。循环经济的民事责任,是指从事违反循环经济法的行为或者其行为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同时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为此应承担法律责任。循环经济法律责任,应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这样,适应面更宽,更严格,更有效。因为民事责任的受害者多为弱势群体,要其负举证责任,特别是致害方有无主观上的过错非常困难,也显失公平。所以,循环经济法无过错归责原则符合实际,有利于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上海花千坊 循环经济的刑事责任,主要指行为人违反循环经济法规定,实施了严重的资源破坏的行为,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应受刑事制裁。严重的污染和资源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发展有特殊的危害。循环经济刑事责任,可预防循环经济建设中的犯罪,警醒和教育社会上的一般行为者并使其受到震撼。在预防的同时,刑事责任也起到对循环经济相关犯罪的打击,尤其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循环经济法规定标准的各种产品,应依法追究其刑事法律责任。

循环经济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主要是法律制裁,依法对责任主体的人身、财产、精神实施惩罚。一般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及企业,往往把行政机关本身和消费者排除在外。然而,循环经济法必须打破常规,当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造成资源浪费、具体项目违法、构成侵权时,不仅要求其个人对此承担责任,行政管理机关也应作为责任主体来承担赔偿责任。这样,不仅可以使损失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也可以从法律上规范和制约行政管理的不良行为。

企业从来就是法律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循环经济法的重点规制对象。因为企业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参与人,如果它们不积极贯彻和提升循环经济理念,不严格遵守循环经济法的具体规定,那么,循环经济法就不能起到法的作用,而只能说是一纸空文。所以,用严格的法律责任来约束、管制企业行为非常必要。社会再生产的未端是消费者,普遍法律规范中,很少规定消费的义务。但是,循环经济法则要求消费者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其消费行为直接受到法律约束和控制,以此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及责任感。当然,环保工作和循环经济都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很难统一,法律权威尚未有真正树立起来,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为此,必须加大循环经济法律责任制度建设,树立应有的法律观念,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让所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人付出代价。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7)

上海花千坊 从发达国家走过工业现代化的过程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寻求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中,不难发现,工业革命以来,资源的消耗,能源的匮缺和环境生态的恶化困扰着今天的人类,事实证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回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发达较发达的一些国家相继发生世界公害,震惊全球,然而今天世界面临着的则是十大环境生态问题,即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人口激增、水资源危机、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导致飓风海啸猛袭,地震频频,山体滑坡、泥石流、湿地流失、草原荒漠、河流干涸等灾难,地球毫不客气地惩罚着人类,这就是盲目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危害资源和环境生态的必然后果,也是只顾GDP增长所付出的代价。1968年就有科学家预言,人类如不理智规约自己的粗放行为,地球将在100年之内达到增长的极限,面对世界资源、能源的加速消耗和环境生态的持续破坏,不得不使人类深刻地反思,100年后我们又如何发展?100年之后我们的子孙如何生存?为此,不得不调整和终止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野蛮式的发展模式,人类逐渐聪明起来,寻找到一种新的发展途径,那就是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念建立循环社会和谐社会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必由之路。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

上海花千坊 1、循环经济是使世界资源的二次或多次开发利用达到最大限度使用而得到合理发展的经济;

上海花千坊 2、循环经济是使世界资源减量化使用达到最大可能效能而得到合理发展的经济;

3、循环经济是使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减少或零排放、或使废旧物获得转化为新资源而得到合理发展的经济;

上海花千坊 4、循环经济是综合资源、环境、生态、人类共生共存相得益彰而使社会和谐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模式下的GDP是多元函数的极大值意义的GDP。

上海花千坊 三、循环经济的实质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若干要素融为一体,运用科学发展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行为,它是社会、人、自然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的实质是不可再生及可再生资源、环境、生态、人类社会协调下的科学发展。这里强调是科学发展,它没有偏正结构。如果只注意科学、不指向发展,科学则失去意义。但只单纯的追求经济指标增长,而不重视自然、环境、社会、人类及大文化的综合含义,只强调GDP的增长,不研究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质量,最终会由于粗放式行为也将毁掉发展,在这一命题上,我们已交了相当大一笔学费,而且今天在不少领域和行业中还在继续交着早就不应交的学费。在笔者依稀记忆的1958年“”年代,为了“超英赶美”,为追求1070万吨钢的产出指标,跑步进入社会主义,搞表面繁荣,假共产主义,使得大量宝贵的森林资源毁于一旦,造成若干代人都无法弥补的损失和无法修复的生态。历史的经验教训真是值得后人警惕。所以,科学发展必须遵循深厚的辩证规律。

四、循环经济的特征

1、循环经济具有非线形性。传统经济的最大特征是线性经济,线性经济是单值函数,它只看重一个变量,在追求结果的同时,大量消耗世界资源,产生大量废物,它是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程经济,是一个难以或无法控制的开环系统。而循环经济是非线性经济,是多元函数,且在三维或多维空间循环,是资源的多重使用多重循环的良性闲环系统。循环经济的社会经济行为进程为科学消耗资源产出社会成果、产品再生资源科学消耗再生资源。

2、循环经济要对传统经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因此,它具有思考和再思考性。

上海花千坊 3、循环经济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生态资源、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充分利用使用;与此同时,尽可能取得再生资源、新资源。即循环经济具有资源重新反复使用性,就叫reuse。

4、循环经济模式下,采用科学发展增长GDP,代价是对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生态资源、人才资源的科学消耗和使用,同时又很理智地对上述资源进行合理地再培育、再生或修复。

综上简述循环经济的特性有五:一是对资源的减量消耗性,即reducc;二是对资源的循环、再循环性,即recycle;三是对新的发展方式的创新思维性,对传统经济的再思考或反思性,即rethink;四是对综合资源的反复使用性,即reuse;五是既对综合资源的合理消耗使用,也必须对其合理的修复,即是修复性,repair。这就是循环经济的“五R”特性,我们要对其理性研究,更重要地是用它指导循环经济的正确发展。

五、传统经济模式转变为循环经济模式的对策

1、实施转变的三种途径

一是微观途径。主要在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以清洁生产方式,减少输入端的物耗能耗、实施污染排放的最小化;

上海花千坊 二是中观途径。主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技术集成,以原生态物料资源产品废料二次物料转化形成的再生资源,在企业之间、产业群之间以跌宕的再生资源形态偶合成一个聚诸多优势的产业整体。

三是宏观途径。是把循环扩大到整个社会各层面各子系统,将社会的研发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容纳在内,涵盖产品的生命周期,其意义是在客观循环中对生产和生活使用过、利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循环,可以重复利用废弃物,通过技术手段无限次地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耗散开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废弃物的排放。

三种途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定位应是先易后难。由于微观途径和中观途径在循环中节点较少,循环的路径在相对意义上闭合,政府易于监管和推动,企业间经济利益与投入相对对称,近几年在实践中也取得相对的进展,所以应先着手在微观和中观途径进行循环,逐步深入,直到整个社会的循环,建立科学发展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2、建立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上海花千坊 (1)建立制度支撑体系

上海花千坊 a.政府要建立完善各种准入制度,特别是涉及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开发、生产项目,各有关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把入口,工商行政部门也应严把此类法人主体的产生,同时加强这些行业的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

上海花千坊 b.政府应对循环经济的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给予政策鼓励、优惠倾斜,比如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支持等。

c.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规定的企业,要实行坚决关闭。特别是对资源的乱开乱采,破坏性、粗放式生产的企业和污染型、破坏生态的企业要果断取缔。

上海花千坊 (2)建立循环经济的核算评价支撑体系

a.观念要创新,要使人们、经营者、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真正从历史责任感的高度认识“GDP”的综合内涵,认识现行的“GDP”没有真实反映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生态的代价。为此,要逐步建立绿色“GDP”的核算评价体系。

上海花千坊 b.国家发改委系统,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为国际接轨,制定循环经济的核算评价技术标准。

c.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涉及循环经济的企业,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应特别注意重视循环经济核算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花千坊 (3)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a.要很好地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给人才以生存、发展、成长的土壤、水分、阳光与生态空间。

b.让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真正体现价值。应让人才去干他所学专业的事情,去干想干而是强项的事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系统。

c.要建立“生态循环”的和谐的人事制度,这段路很长,但应有信心,要与循环经济同步进行。同时应强调专业人才应相对稳定。

d.政府要制定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考核制度,岗位聘任制度、晋升制度。使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与市场、与国际接轨;同时还应改革一些不合理的浪费资源的关卡,比如职称外语考试,有的专业根本就应该取消外语考试,又费马达又费电的蠢事现在还在热心不减地继续操办。

e.大学和相应的研究机构应尽快建立或完善循环经济学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研究人才。

(4)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实施的推动因素乃是技术支撑体系,有识有志之士都应关注解决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太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a.要解决在分解和合成,在分子、原子甚至更小微粒层次上形成循环,创新高科技手段,高技术含量的程序实现技术攻关;

b.对资源的二次甚至多次利用上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体系;

c.提供实施开发和示范意义的资源节约,减量消耗技术及替代资源技术;

上海花千坊 d.能量梯级利用技术;

上海花千坊 e.延长产业链及相关产业链接技术;

f.减量排放、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材料替代技术;

g.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h.绿色生产及绿色再制造技术等等。

(5)建立法律支撑体系

上海花千坊 市场经济体制是法制经济,循环经济是市场中的一种科学发展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模式,当然需要有法律法规来维护其游戏规则。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8)

前言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新型丁业化道路的最高形式,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一些发达国家把循环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并在立法上加以确认、保护和促进。我国政府也提出,要尽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对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经验

世界上最早对循环经济进行立法的国家是德国,早在1978年,德国就推m了“蓝色天使”计划,制定了《废物处理法》和《电子产品的拿回制度》。1994年,德国制定了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该法于1998年重新修订。1998年以后.德国政府根据《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又先后制定了《垃圾法》(1999年)、《联邦水土保持与旧废弃物法令》(1999年)、(2oo1年森林经济年合法伐木限制命令》(2000年)、《社区垃圾合乎环保放置及垃圾处理场令》(2001年)、《持续推动生态税改革法》(2002年)、《森林繁殖材料法》(2002年)、《再生能源法》(2003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另外,其他欧洲国家也制定或修正了自己的废物管理法,如丹麦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挪威政府于2003年修订了《废电子电机产品管理法》,扩大了有关主体的循环经济责任;瑞典于1994年通过了关于包装、轮胎和废纸的“生产者责任制”法律,并先后制定了关于汽车和电子电器的生产者责任制的法律法规。

上海花千坊 其他许多周家也不同程度地制定了相关的环境立法,充实了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例如,美国1965年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先后经过1976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6年的五次修订,完善了包括信息公开、报告、资源再生、再生示范、科技发展、循环标准、经济刺激与使用优先、职业保护、公民诉讼等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法律制度。又如,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长期以来,其资源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因此,日本特别重视资源的节约使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节约资源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从而构建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日本于1991年制定了《回收条例》,1992年制定了《废弃物清除条件修正案》,2000年通过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的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法》、《环保食品购买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上海花千坊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是各国循环经济法的共同价值。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主要借助于预防优先原则、循环利用原则、合理处置原则、适当分责原则渗透于循环经济法规范之中。预防优先原则强调废物的事前控制,体现的是积极防控的资源环境思维;作为循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循环利用原则的实质在于“物尽其用”;合理处置原则要求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无法通过循环方法予以消除的废物的环境危害;适当分责原则旨在使不同的循环经济参与主体承担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法律义务。

1、预防优先原则。在生产、服务、消费中充分利用原料、能源和产品,尽量减少弃用物、副产品的产生,以从源头控制资源环境问题。预防优先原则要求法律规则的设计有助于促进产品体积的小型化、产品质量的轻型化、产品功能的增大化及产品包装的简化,以减少废物的排放。环境法的预防优先原则表明,环境法不仅限于抗拒对环境具有威胁性之危害及排除已产生之损害,而是预先防止其对环境及人类危害的产生;对具体产生的危险立即做出反应不是该原则的主要目的,其首要功能为,在根本无危险出现或有出现可能时预防性地对“人”加以保护或对生态环境加以美化。这种理念同样适用于循环经济法。现代资源环境问题凸现以前,就存在各种降耗、抑废的理念和实践,不过,其主要着眼于资源和产品的经济效用,而现代法律制度同时也突出环境安全。设备内物质循环、生产少废产品和引导消费少废、少害产品是贯彻预防优先原则的重要途径。预防优先是将危险控制于未来、并创造规划和保存未来世代的环境空间及资源的原则,它是循环经济法实现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首要依托。

上海花千坊 预防优先原则蕴涵有积极实现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理念。与事后处置相对应,预防优先原则强调废弃物的事前控制,是一种积极防控的资源环境思维。初形成时,环境法突出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破坏的恢复;而现代环境法,特别是循环经济法,不仅观念上而且制度上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上海花千坊 2、循环利用原则。对于在生产、服务、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废物要尽可能地继续予以使用,直至失去利用价值。“3r”和“4r"原则中的“再利用、再循环、再回收、资源化、无害化、重组化”体现的正是循环利用原则。作为循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循环利用原则要求循环经济法的制度安排应有利于“物尽其用”,特别是能使原料和产品在反复利用中实现功用最大化。

3、合理处置原则。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无法通过循环方法予以消除的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废弃物的利用优先于处置,但是,当某些废弃物无法进行再利用、再生利用、热回收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弱化、甚至去除其不利影响,或者进一步挖掘其利用价值。合理处置原则是指循环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应有助于及时、恰当处置废弃物。环境安全兼顾资源效率是废物处置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上海花千坊 4、适当分责原则。循环经济法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实现依托于循环经济法的实施,而其有效实施离不开各类主体的积极参与。参与循环经济法实施的主体可分为政府、经营者(包括代表性组织)、公众(包括代表性组织),但不同的循环经济参与主体承担的法律义务应当合理区分,此即适当分责原则。该原则体现于各国的法律安排中。日本法强调,“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必须使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合理承担各自责任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并使其公平合理地负担采取措施所需的费用”;而且,还具体划分了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循环经济法既然是各国政府促进本国循环经济法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那么,其相应的制度安排就要遵循这一精神,把政府、经营者、消费者的行为限定于适当的范围,使其互相配合,互不干扰。

上海花千坊 三、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对策

1.绿色gdp核算制度。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核算中扣除包括城市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害、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水污染、铅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失、酸雨损失等。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的货币折算在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方法,因而绿色gdp等指标的核算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但仍然可以从比较的角度,在每项经济活动的经济增长数值后面列上该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升降、生物多样性增减、资源开采或消耗总量、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投资额度等事项。

上海花千坊 2.计划、规划和布局制度。一般来说,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各地方要针对区域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实际,对地区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地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确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名单,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如对于生态脆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在加强政府财政补贴的前提下,应规划为保护性有限开发的区域;在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把伴生矿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规划为接续产业。

3.有效管理和监督制度。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循环经济的综合指导、协调、监督和专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二是有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市级环境资源保护垂直管理改革的力度,试行大区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巡视员制度,提高环境资源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和效率;三是施行全新的政绩考核标准,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在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方面的干扰,确保循环经济的模式的实施能落到实处。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9)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新型丁业化道路的最高形式,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一些发达国家把循环经济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并在立法上加以确认、保护和促进。我国政府也提出,要尽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对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经验

世界上最早对循环经济进行立法的国家是德国,早在1978年,德国就推m了“蓝色天使”计划,制定了《废物处理法》和《电子产品的拿回制度》。1994年,德国制定了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该法于1998年重新修订。1998年以后.德国政府根据《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又先后制定了《垃圾法》(1999年)、《联邦水土保持与旧废弃物法令》(1999年)、(2OO1年森林经济年合法伐木限制命令》(2000年)、《社区垃圾合乎环保放置及垃圾处理场令》(2001年)、《持续推动生态税改革法》(2002年)、《森林繁殖材料法》(2002年)、《再生能源法》(2003年)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另外,其他欧洲国家也制定或修正了自己的废物管理法,如丹麦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挪威政府于2003年修订了《废电子电机产品管理法》,扩大了有关主体的循环经济责任;瑞典于1994年通过了关于包装、轮胎和废纸的“生产者责任制”法律,并先后制定了关于汽车和电子电器的生产者责任制的法律法规。

上海花千坊 其他许多周家也不同程度地制定了相关的环境立法,充实了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例如,美国1965年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先后经过1976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6年的五次修订,完善了包括信息公开、报告、资源再生、再生示范、科技发展、循环标准、经济刺激与使用优先、职业保护、公民诉讼等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法律制度。又如,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长期以来,其资源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因此,日本特别重视资源的节约使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节约资源的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从而构建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日本于1991年制定了《回收条例》,1992年制定了《废弃物清除条件修正案》,2000年通过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的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法》、《环保食品购买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二、建立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上海花千坊 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是各国循环经济法的共同价值。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主要借助于预防优先原则、循环利用原则、合理处置原则、适当分责原则渗透于循环经济法规范之中。预防优先原则强调废物的事前控制,体现的是积极防控的资源环境思维;作为循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循环利用原则的实质在于“物尽其用”;合理处置原则要求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无法通过循环方法予以消除的废物的环境危害;适当分责原则旨在使不同的循环经济参与主体承担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法律义务。

1、预防优先原则。在生产、服务、消费中充分利用原料、能源和产品,尽量减少弃用物、副产品的产生,以从源头控制资源环境问题。预防优先原则要求法律规则的设计有助于促进产品体积的小型化、产品质量的轻型化、产品功能的增大化及产品包装的简化,以减少废物的排放。环境法的预防优先原则表明,环境法不仅限于抗拒对环境具有威胁性之危害及排除已产生之损害,而是预先防止其对环境及人类危害的产生;对具体产生的危险立即做出反应不是该原则的主要目的,其首要功能为,在根本无危险出现或有出现可能时预防性地对“人”加以保护或对生态环境加以美化。这种理念同样适用于循环经济法。现代资源环境问题凸现以前,就存在各种降耗、抑废的理念和实践,不过,其主要着眼于资源和产品的经济效用,而现代法律制度同时也突出环境安全。设备内物质循环、生产少废产品和引导消费少废、少害产品是贯彻预防优先原则的重要途径。预防优先是将危险控制于未来、并创造规划和保存未来世代的环境空间及资源的原则,它是循环经济法实现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首要依托。

预防优先原则蕴涵有积极实现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理念。与事后处置相对应,预防优先原则强调废弃物的事前控制,是一种积极防控的资源环境思维。初形成时,环境法突出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破坏的恢复;而现代环境法,特别是循环经济法,不仅观念上而且制度上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2、循环利用原则。对于在生产、服务、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废物要尽可能地继续予以使用,直至失去利用价值。“3R”和“4R"原则中的“再利用、再循环、再回收、资源化、无害化、重组化”体现的正是循环利用原则。作为循环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循环利用原则要求循环经济法的制度安排应有利于“物尽其用”,特别是能使原料和产品在反复利用中实现功用最大化。

3、合理处置原则。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无法通过循环方法予以消除的废弃物的环境危害。废弃物的利用优先于处置,但是,当某些废弃物无法进行再利用、再生利用、热回收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弱化、甚至去除其不利影响,或者进一步挖掘其利用价值。合理处置原则是指循环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应有助于及时、恰当处置废弃物。环境安全兼顾资源效率是废物处置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4、适当分责原则。循环经济法环境安全和资源效率价值的实现依托于循环经济法的实施,而其有效实施离不开各类主体的积极参与。参与循环经济法实施的主体可分为政府、经营者(包括代表性组织)、公众(包括代表性组织),但不同的循环经济参与主体承担的法律义务应当合理区分,此即适当分责原则。该原则体现于各国的法律安排中。日本法强调,“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必须使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合理承担各自责任的前提下采取必要的措施,并使其公平合理地负担采取措施所需的费用”;而且,还具体划分了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责任。循环经济法既然是各国政府促进本国循环经济法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那么,其相应的制度安排就要遵循这一精神,把政府、经营者、消费者的行为限定于适当的范围,使其互相配合,互不干扰。

上海花千坊 三、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对策

上海花千坊 1.绿色GDP核算制度。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核算中扣除包括城市大气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害、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水污染、铅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失、酸雨损失等。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的货币折算在世界上还没有公认的方法,因而绿色GDP等指标的核算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但仍然可以从比较的角度,在每项经济活动的经济增长数值后面列上该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升降、生物多样性增减、资源开采或消耗总量、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投资额度等事项。

2.计划、规划和布局制度。一般来说,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各地方要针对区域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实际,对地区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地区内的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确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名单,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如对于生态脆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在加强政府财政补贴的前提下,应规划为保护性有限开发的区域;在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可以把伴生矿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规划为接续产业。

3.有效管理和监督制度。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循环经济的综合指导、协调、监督和专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二是有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市级环境资源保护垂直管理改革的力度,试行大区环境保护和国土资源巡视员制度,提高环境资源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和效率;三是施行全新的政绩考核标准,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在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方面的干扰,确保循环经济的模式的实施能落到实处。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10)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然沿用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农业的发展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低利用,最终导致农业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这显然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及阻碍因素,找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策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花千坊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上海花千坊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策略,是针对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农业经济增长新方式,其核心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延伸理念,通过农业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农业生物能资源,利用生产中每一个物质环节,倡导清洁生产和节约消费,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实现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和生活环境优美,使农业生产和生活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因此,循环农业的本质特征是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节约。

上海花千坊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农民收人,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恰能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摒弃粗放式经营,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这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行集约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品种,深化农产品的加工,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防治污染,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会增加和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既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又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民增收,走向富裕开辟出新的途径。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农业污染、保护农村环境的必然选择

保护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目前我们的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方面,农业循环经济提倡清洁生产,要求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减少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遵守生态规律,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产品质量,杜绝了农产品污染问题。

上海花千坊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推进产业的生态转型,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各种模式的循环链式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化农业、观光农业,带动相应的加工业、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永续利用,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花千坊 4.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加人,农业关税被逐步降低,国外农产品大量进人中国,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更多挑战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也逐渐走出国门,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中去。近年来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本国利益,频频设“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要求尤为苛刻,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境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这给我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全面保护和改善环境,大力推行生态农业,清洁生产,以此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能,逐步使其符合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标准,从而突破“绿色壁垒”,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障碍因素

当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的阻碍性因素,主要表现在:

1.农业资源严重不足,规模化水平低

我国的农业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水资源不足。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627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是农业大国,是世界最为主要的产粮国之一,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第二,耕地资源不足。据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耕地面积每年仍在减少,我国的农业形势日趋严峻。第三,森林资源严重不足。国家林业局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公布,我国目前森林面积为15894.1万hm2,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人均占有森林面积、蓄积量为0.128hm2,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和1/8;这种现状极不利于我国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的医乏使得农业生产很难实现生态系统内物质能源的自我循环,不利于循环农业的开展。

2.农业经营者的素质低,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业生产在我国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我国的农业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村经济现代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农民收人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农村还无力对循环经济进行经济支持。一般地说,必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胜任发展农业循化经济的需要。可是,我国的农业经营者的素质在一段时期内还不能达到要求。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民有较高的组织程度,以应付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而我国农民处于一种分散、无序的状态,这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极不相适应。经验表明农业合作社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益的组织形式,家庭经营可通过合作社加入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之中。高度的组织化有利于循环经济技术的传播和认同,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目前,我国农村中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新的技术的传播和运用。

3.科技力量薄弱,农户循环经济意识淡薄

上海花千坊 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的输入自然资源;遵循产品的再使用原则,以及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按照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同时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尽可能的利用高科技,以知识投入替代物质投入。物质要素的投入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实际上被弱化,而高新技术作用不断的被强化,这就需要完善的科技推广应用体系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我国的农业灌溉,仍然以漫灌式补水为主,这种方式水的利用率很低,加上沟渠河道的渗漏,以及工业废水、化肥、农药污染,使我国水资源更加紧张。

4.法律保障不健全

上海花千坊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经济、环保、农业和社会的重大变革,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手段作为支撑和保障。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依赖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只有加大立法的力度,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调整,明确其法律地位和运作程序,严格区分在循环农业经济的各个环节中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之间各自的权责,才能保障循环农业经济有序运行、保证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农业循环经济持续、高效、稳定的发展。为此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研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是当务之急。

四、发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针对我国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上海花千坊 现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直接危及生存空问,必然导致经济停滞、下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全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全社会公民的自觉参与。利用各种媒体及时环境污染状况,让全社会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严重危害性,宣扬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树立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发展观、新价值观、新生产观和新消费观,尽快实现传统农业经济观念向农业循环经济观念的转变。

2.加紧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没有明确的思想概念和价值观念为其指明方向,没有可靠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来统一其行动,发展循环经济就会陷入混乱。循环经济无论作为一种经济理论还是一种现实的经济模式,都需要建立相应的道德规范,通过长期的教育使其深入人心。只有通过法制建设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把循环经济从一种经济理论转变为人人都能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通过法律的约束加速道德教育跨越传统观念,塑造新的道德规程。

上海花千坊 3.推广现有先进农业循环模式,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1)以立体农业为特点的循环模式

如种养结合的林间种草养禽,林草为禽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和饲料,禽吃害虫和粪便肥田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经济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农业循环之路,在各地已有成功的范例,应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2)以生态农业为特点的循环模式

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学管理和生态经济规律,采用基因工程、不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利用生态农业技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体系。这种模式对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有效防止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打破国际“绿色壁垒”,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结合实际推广和应用。

(3)以产业链为特点的循环模式

主要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狠抓农业生产环节的循环利用,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这种模式具有广泛性与应用性,要求各产业之间形成互相关联,上下依存的产业链,并建立良性循环体系,通过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生物、环保、绿色产业及产品加工业,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的使用次数和利用率,做到低消耗,少排放、无污染、多循环、能回收、再利用。

4.加强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广,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做好技术保障,在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加强农民的理论培训和技术支持,构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化服务。如对区城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套种、节水农业等技术推广给农民进行培训等。

参考文献

[1]赵洲.财政对农业投资问题探讨[J].观察与思考,2006,5:40-41.

上海花千坊 [2]杜青林.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2:6-11.

上海花千坊 [3]刘铁军.生态农业建设障碍的宏观环境探析[J].中国生态农业报,2006,14(2):11-14.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11)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122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课标上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本节教材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发现这部分知识跟必修教材其他章节内容联系较大,试图整合相关资源,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现将自己的设计思路整理成文字,以就教于同行。

导入:借助歌曲《长江之歌》导入。(利用课间,播放音乐,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长江之歌》内容的选择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埋下伏笔。)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活动探究一】水体分类

1. 课件展示长江流域示意图,请学生说出长江流域有哪些水体形态。(我们就生活在长江边,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把已有知识和教材内容整合,掌握水的三态,延伸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实现循环。)

上海花千坊 2. 结合水圈的构成图,根据水体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给学生第二种分类方法,运用地理思维全面认识地理事物。)

上海花千坊 3.目前人类直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哪些水体?

归纳:湖泊淡水、河流水和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0.3%,占地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为本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作好铺垫,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

上海花千坊 承转:我们应该注意节约用水。作为南京人,我们的生产生活水源主要来自哪里?(呼应长江,保持主线贯穿。)

【活动探究二】河流的补给形式

上海花千坊 《长江之歌》中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你来说说长江水主要来源有哪些?(结合教材图3.2)

分析归纳:大气降水――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方式,河流流量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上海花千坊 冰雪融水――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上海花千坊 湖泊水、地下水――与河流互补(水往低处流,谁的水位低谁就接受补给)。(呼应导入,引入河流的补给方式,把教材的图片形象化、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升课堂效率。)

上海花千坊 承转:长江各种补给形式中最主要的来源是大气降水,那么大气中的水汽又来自哪里呢?(海洋)长江水去哪了?(海洋)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长江水始于海洋,终于海洋,形成了连续的循环过程。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上海花千坊 1. 水循环的过程

上海花千坊 【活动探究三】水循环的过程环节

根据长江水始于海洋终于海洋形成循环过程:请用简图表示出海陆间循环的环节(结合教材图3.3),完善水循环的示意图。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提问:水循环联系了地理环境中哪几大圈层?

归纳结论:水循环的概念,即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分类:按照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分为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把学生原有的水循环的概念和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结合,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主动参与整个过程,强化水循环的环节和过程,通过活动印证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

上海花千坊 2.水循环的意义

【活动探究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上海花千坊 请结合以下素材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总结出水循环的意义。

(1)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入海而不枯竭?结论:水循环促进陆地水体不断更新,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三峡电站发电的水能资源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舟山渔场能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呢?结论:水循环是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过程之一,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篇12)

上海花千坊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241-02

伴随着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面对传统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污染、高消耗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们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新转变,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之道,坚持走节约型发展之路,并逐渐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上海花千坊 一、循环经济的涵义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健全机制体制、技术革新、强化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彼此和谐。

上海花千坊 二、河南油田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河南油田作为石油石化企业,是国家工业节能的重点领域,由于其隶属国企的特殊性质,长期以来粗放式生产和经营的方式,对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对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势在必行。

1.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它是统筹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2.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成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3.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增强河南油田发展后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是,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越大,最终将逐渐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则是以最小的资源和最低的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河南油田正处在勘探开发的后期,资源接替形势严峻,成本压力日益加剧,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河南油田节约降耗,减少资源消耗,挖掘潜力,增强油田发展后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义。

上海花千坊 4.发展循环经济是油田成为绿色环保企业的重要途径。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宣传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有利于培养企业职工形成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意识;与此同时,培养广大油区民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在百里油区范围内形成一种节约的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自觉加入到节约资源和环境的队列中来,为创建建设绿色环保型油田和节约型企业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花千坊 三、河南油田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上海花千坊 1.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路。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路是必须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依靠企业与广大职工的共同参与,通过制定规划、加强管理、激励与奖惩、技术革新、理念宣传等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循环经济理念,并使之逐步融入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措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全面、系统、综合性的工作。河南油田是集原油生产、化工等产业于一体的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涉及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激励政策等诸多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

(1)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大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约束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

上海花千坊 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在污染防治方面,通过对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操作管理的优化,实施污染物排放减量化和废弃物100%利用,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按照ISO14001国际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严格的环境综合管理,努力营造安全、环保、健康的生存发展空间。

(2)以技术创新为依托,注重节能降耗,增强节约能力。始终坚持将节能降耗列入企业技改的重要内容。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要不断淘汰。运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提交精确的运行参数,保证降低单位产品各项消耗指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及成本、性能指标。做好日常的修旧利废、发挥材料的拼凑功能,在节材创新等方面做好工作。

上海花千坊 (3)注重成本控制,提高节约潜力。成本控制是河南油田经营的核心,是油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采购方面力争做到采购流程顺畅,从源头上控制采购成本,减少物资积压和资金浪费。

在生产方面做好设备的改造和维护,提高设备产能和安全运行能力,努力降低消耗。在炼油化工方面,应进一步将原油再循环利用,开发出更多种类的副产品,实现原油加工增值的目标,使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排放物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产品增值和环保达标的“双赢”。

上海花千坊 (4)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奖惩激励制度,管理促节约。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形成责任明确,权责明晰的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管理机构。同时建立健全能耗监督、监测工作体系,全面负责油田能源使用过程的监督检查等工作。

上海花千坊 在制度建设上,制定各级节能降耗相关岗位工作规范;制定工作评比奖惩制度,并不折不扣地落实,有效提高油田的节约能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节约责任制,节约指标落实到岗位,科学合理制定奖惩制度,奖惩到个人,引导单位与个人自愿发展循环经济,自觉减少环境污染。

上海花千坊 (5)搭建载体,组织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要把节约能源纳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工会工作当中去。搭建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创新活动,组织引导广大职工发挥聪明才智,为企业节能增效贡献力量。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的实效性,保护职工参与节能降耗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上海花千坊 (6)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风尚。厉行节约,引导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行为方式。倡导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节约风尚,从身边的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份办公用具节约起,尽量发挥每一种资源的最大价值,尽量减量使用、再次使用和循环利用,在工作与生活的每处角落提高节约意识,为企业为社会节约资源。

3.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建议。

上海花千坊 (1)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树立绿色消费观,持续推进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基本特征的环境友好生产和适度健康消费。宣传相关典型材料,通过新闻媒体,以专题、专栏和系列报道等形式进行全面的宣传,着重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将其影响力渗透到油田生产发展建设的各个领域。

上海花千坊 (2)加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研究。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了解先进经验与做法,通过与示范典型企业的交流学习,掌握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等的优秀经验与做法。

(3)评选循环经济典型单位,作为试点推广经验。提倡各单位针对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循环经济实践活动,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风气。对于在推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等方方面面,有好的经验做法,并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单位,积极推荐为循环经济的典型单位,予以表彰,并作为试点在油田范围内推广。

上海花千坊 四、结束语

上海花千坊 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能源消耗和更低环境污染的先进经济模式。它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将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饶世琦.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J].海峡科学,2010(6)

上海花千坊 2.李若平.循环经济:和谐企业的关键词[J].中国石油石化,2005(15)

3.史方,李兴春,范巍.石油石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2)

上海花千坊 4.苗刚,党海平,商莹华.循环经济原则的应用价值[J].中国石油企业,2008(6)

上海花千坊 5.孙艳莉.石油石化业该如何“循环”――《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J].中国石油石化,2008(19)

精选范文
相关文章
推荐期刊